导航

谭必友

发布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0日 点击: 分享:

谭必友,男,1968年2月生,湖南凤凰人。现任9999js金沙老品牌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学与人类学。

一、学术简历

1991年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吉首大学任教。2003年9月考上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民族学家杨建新教授学习民族社会学,2006年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调入中南民族大学任教。2011年6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2月调入9999js金沙老品牌社会学系任教。2014年10月组建的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获得学校校长办公会通过。2015年推动学校与泸溪县政府签订战略伙伴关系。

二、学术自述

1991年6月从事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以来,在《民族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在苗疆读历史”系列学术专著3部,主编(执行主编)大型学术文集《中国湘鄂渝黔边区研究》5部,《细节如何决定成败》等编著3部。“在苗疆读历史”之一《古村社会变迁——一个话语群的分析实验》(18万字,民族出版社,2005年)自出版以来,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有学者认为“话语群”概念的提出,为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苗疆读历史”之二《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34万字,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初版。2009年7月再版)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在苗疆读历史”之三《田野中的文化呈现——穿越文化浸洗的廪嘎人歌舞研究》(第一作者28万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8月底登上新华书店畅销书周排行榜。“在苗疆读历史”系列学术著作始终以杨建新先生“各民族共创中华”的理论为学术指导,以中华大历史为背景,以各民族的主体性及其实践为主线,建构多民族社区的变迁轨迹。从2006年起,着手整理民族研究史料。至2013年8月与贾仲益合作主编的《湘西苗疆珍稀民族史料集成》由学苑出版社公开出版。2012年7月,开始将湘西浦市古镇作为学术研究基地,4年来,我们的科研团队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拍摄了大量影视人类学影片,写出了许多著作。已经出版《浦市文化研究丛书》第一部《浦市龙舟赛》(学苑出版社2016)一书。

三、主要学术论文

1.关于建构田野中国学的几点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19世纪湘西“苗疆”屯政与乡村社区新阶层的兴起,《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3.苗疆边墙与清代湘西民族事务的深层对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论现代民族学的语言学分析方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廪嘎人丧堂歌与古代薤露歌渊源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6.新时期民族文化动员与民族边界重构的动力——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动员为观察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湘西苗族历史上形成的国家认同图景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四、主持的主要课题

1.湖北省社科课题:新时期以来鄂西土家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促进研究,2008年。

2.国家民委课题: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价值同构研究,2009年。

3.国家古籍办课题/中央民族大学985项目:湘西苗疆民族史料集成,2009年/2010年。

4.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近三十年来湘西苗族国家认同变迁及新形势下的建构对策研究,2010年。

5.湖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武陵山民族文化进高校研究,2012年。

6.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百部史诗工程》子课题:土家族廪嘎人史诗《廪歌》,2015年。

7.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文化与战争——对乾嘉苗民起义战争的人类学考察,2016年(注:该项目前期得到国家民委课题资助并于2016年9月结题)。

8.主持横向课题若干项。代表性课题有《泸溪县浦市古镇旅游规划》(80万元),2015年。

上一条:孙建娥

下一条:肖汉仕

关闭